综合新闻

粤籍名家鉴藏流传珍品名作汇聚岭南

著名学者庄申在《从白纸到白银--清末广东书画创作与收藏史》中统计,“粤籍五位收藏家所藏的,历代画迹的总数是2072件”,虽然这个数字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但由此可见彼时广东藏家收藏书画之富。他们的藏品中有众多历代真品名迹,而其中诸多精品佳构更是流传至今,或为各大收藏机构庋藏,或被私人藏家收藏。

这些珍品或曾经珍藏于岭南的鉴藏家手中,或现存于广东的文博机构,与岭南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它们的背后,是岭南文脉的源远流长,亦可见粤藏在全国占有的一席之地以及突出贡献。时至今日,广东拥有博物馆数量达367家,博物馆藏品达251.98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件/套,继续书写粤藏新时代的故事。

【来源:金羊网】

【专家点评】

为何清代中晚期广东会产生数量众多的书画鉴藏家?

在2021年馆藏珍贵文物数量排名中,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则以件/套排全省首位,佛山市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文脉流传

【文脉现状

到近现代,广东还产生了容庚、吴南生等鉴藏家,接力粤藏,为广东文博事业持续作出贡献。本次粤藏宋元书画特展中,吴南生所捐赠的《群峰晴雪图》《平沙落雁图》卷就在粤博相聚。

岭南鉴藏 负有盛名

此次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展出了从故宫博物院借展的清万承纪所画《吴荣光松盘揽胜图像》轴,此图描绘了吴荣光一袭长袍、风尘仆仆的溪山行旅形象。吴荣光是清代著名书画鉴藏家,是广东鉴藏大家群体里比较突出的代表。

再次,这些书画鉴藏家的藏品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以来广东地区公立机构的书画收藏及艺术市场的形成。这些广东书画鉴藏家的旧藏,虽然因各种缘由后来多有流散、转手,有不少名作佳构已流散至海内外各公私收藏机构,但仍然有大量的藏品因这些鉴藏家而回到广东,一直在广东地区流传。任文岭认为:“它们或归于以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佛山市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公立收藏机构,或在广东艺术市场上流转,这对广东地区公立机构书画收藏格局及艺术市场的形成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我看来,由吴荣光、孔广陶等创造的清代“粤藏”可谓影响深远。恰如著名学者庄申在《从白纸到白银--清末广东书画创作与收藏史》中提到的:“到清代,由于盐业与洋行贸易的发展,使得中国最南端的珠江流域,也第一次以广州为中心而建立了若干私人收藏”“在19世纪的中期,除了广东五位收藏家具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收藏,在当时,似乎只有在江南地区,才有数量相当接近的另一批收藏。易言之,除了江南的收藏,全国各地就再也找不出性质和数量都能和广东的收藏鼎足而立的第三批艺术收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陈容《墨龙图》、赵孟行书《陋室铭》、宋拓王沇本兰亭序、南宋张即之行书《台慈帖》《群峰晴雪图》、黄公望《溪山图》轴……正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展出的“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展示了一批宋元书画珍品,引得不少文博界学者、收藏家后人以及大批观众前来探究。

赵孟行书《陋室铭》

吴荣光、潘正炜先后收藏过的宋李唐《采薇图》卷,以及吴荣光收藏过的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卷,潘正炜收藏过的石涛名作《搜尽奇峰打草稿》卷等现为故宫博物院所藏。

其次,这些书画鉴藏家的藏品极大丰富了清代中晚期广东地区尤其是广州的文化艺术生活。广东地区的书画鉴藏家及他们的朋友之间,或常常雅集品鉴、临摹创作,或展开藏品交流。部分藏家还将自己的藏品进行刊刻,或者专门筑楼存放,成为当时汇聚文人雅士研习、鉴赏书画的幽雅处所。上述活动亦带动了广东书画鉴藏之风。

清代前期,广东有名的鉴藏家寥若晨星。嘉道年间,随着贸易的发展,广东鉴藏之风气开始兴盛,岭南地区鉴藏家大有崛起之势,当时广东负有盛名的鉴藏家包括潘有为、吴荣光、叶梦龙、潘正衡、潘正炜、伍崇曜、潘仕成、伍元蕙、孔广陶等,他们拥有的藏品档次和数量位于全国的前列。

图/广东省博物馆(署名除外)

上一篇:岭南生态诗歌论坛在广东始兴举行

下一篇:展现岭南风情 民族舞剧《醒·狮》佛山上演

Copyright © 2021 《岭南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